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2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42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1366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4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上古生界山2段-盒8段发育典型的低渗致密岩性气藏, 储层物性控制着区内气藏的富集, 在致密储层中孔隙发育特征与储层沉积环境及后期成岩作用密切相关。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储层孔隙特征扫描电镜观察, 探讨了研究区储层在压实成岩作用后期孔隙的破坏作用, 建立了黏土矿物转化序列。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区山2-盒8段砂岩储层在压实成岩作用后对储层孔隙的破坏作用主要包括黏土矿物转化及胶结作用; 黏土矿物转化模式为"蒙脱石-伊蒙混层-伊利石"型, 后期伴有高岭石和绿泥石的伊利石化; 发育于碎屑颗粒表面的绿泥石黏土膜在降低储层原生孔隙的同时, 抑制了后期发生的硅质胶结作用, 为残余粒间孔的保存和次生溶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绿泥石套膜的发育成为气藏勘探评价中储层优选的关键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992.
桃村坝花岗岩体位于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部。锆石U-Pb年龄为161.5±1.8 Ma (MSWD=1.7),属于燕山早期岩浆 活动产物。该岩体具有稍低的硅、富铝、富碱、钾大于钠、贫钙镁和高FeO*/MgO等特征。富集Rb,Th,U而亏损Ba, Sr,Ti和Nb;LREE富集(LREE/HREE=7.39~16.4, (La/Yb)N=8.79~25.5),Eu亏损较为明显(δEu=0.44~0.59);Ga/Al比值较高(平 均值为2.99),Zr+Nb+Ce+Y含量(平均为518×10-6)大于350×10-6,可归属于A2型花岗岩;εNd(t)值低,为-9.7~-8.95,Nd模式 年龄为1.66~1.76 Ga;锆石的εHf(t)值为-20.0~-14.6,相应的Hf模式年龄为2.12~2.46 Ga。综合以上特征表明桃村坝花岗岩是 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组分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993.
水资源如何能够得到长期和可持续的供应和利用,已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用水问题突出的是在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依赖“开源”解决水问题已面临极限挑战。本文论证了中国北方地区未来进入用水微增长乃至零增长阶段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主要依据是近年来的用水增长态势是进入稳定低增长阶段的前兆;农业用水量增长态势呈波动状态,效率有所提高;工业年耗水量在波动中有所下降;生活用水特别是城镇生活用水上升,但占全部用水的比重小。在政府管理和用水理念方面,需要在用水需求、用水观念、节水措施、制度建设上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相似文献   
994.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广东省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认知其风险分布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广东省防灾减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泥石流灾害易损度评价模型基础上,通过建立农林牧副渔及其相关产业产值与土地资源价值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土地资源价值定量计算的间接方法,解决了易损性评价中土地利用资料难以获取的问题。对比分析了2000―2010年10年间广东省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的时空变化。2010年各区县平均风险度为0.366,以各区县面积加权平均风险度为0.363,分别比2000年升高了0.017和0.014;2010年高度风险区县43个,比2000年增加了10个;2010年高度风险区面积89 262 km2,比2000年增加了24 301 km2。2010年全省高度风险区面积主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连片向沿海地区扩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推高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并改变了灾害风险的分布格局,成为风险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广东省碳减排总量目标的地区分解及其盈亏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声  胡新艳 《热带地理》2014,34(5):618-626
合理界定初始排放权并进行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排目标和减排资源最优配置的关键。对低碳试点省广东进行减排目标地区分解,既能明确减排责任,又能使碳交易变得更加明确而具有可操作性。设定广东碳减排目标的假设情景,以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最优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引入兼顾人均平等和历史责任的“碳预算”思路,对广东省减排目标进行地区分解,计算各市排放权配额并测算未来时期排放权的盈亏格局,初步模拟广东省各市之间“碳交易”基础。结果表明:1)1985―2020年全省累积碳排放配额区间为524 659.185 5~542 518.565 2万t,人均碳排放配额区间为57.065 5~59.008 0 t/人。人均碳排放配额、人口数量和实际碳排放量是影响各市排放权配额的重要因素。2)预计到2020年7个城市将出现“碳预算”赤字,主要分布于珠三角;14个城市拥有“碳预算”盈余,集中分布在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  相似文献   
996.
李乐洁  千庆兰 《热带地理》2014,34(4):473-481
单位大院是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早期单位制下出现的特殊复合型地域类型。随着单位制消除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倡导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单位大院逐渐成为边缘化的地理单元。已有研究多关注北方大城市单位大院空间形态演变模式及其对城市的影响,缺乏针对南方小城镇单位大院特别是其贫困演化过程的细致解剖。文章以广东乐昌市棉纺厂大院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企业型单位大院从物质空间到内在群体的贫困演化类型及特征。结果表明:1)粤北城镇企、事业单位大院留存情况相异,且各企业型大院的解构过程也不同;2)企业型单位大院与城市贫困集聚区重合度较高,有贫困固化和结构性贫困特征,居民活动空间被动拓展,女性居民个人活动时间受压;3)大院居民社会网络具有密度大、强联系特征,不利于该群体向外拓展和向上攀升,进一步固化了贫困。  相似文献   
997.
一次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义  杨书运 《高原气象》2012,31(3):723-730
利用NOAA和NCDC原始资料,诊断分析了2007—2008年一次冬季大规模冰冻雨雪灾害天气,重点讨论了各地的阻塞高压(下称阻高)与这次灾害性天气产生原因之间的联系,并通过Rossby波的传播和发展对阻高的影响,分析了阻高产生的原因及在这次天气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的共同作用,阻挡了来自极地冷气流的大股南下,使得来自北方的小股冷空气被阻高分离,南支气流南下与来自副热带高压的暖湿气流交汇,造成降温和持续性降雪,而随着冷平流的输入使阻高原地崩溃,东欧暖平流使阻高西侧新生高压脊发展成新的阻高。北美阻高随着地形作用也导致2007年底美国大部分地区和加拿大东部地区遭受暴风雪的袭击。Rossby波的传播与演变促使了阻高的形成,极涡南移过程中也造成这些地区的大雪和暴雪,阻高的调整(崩溃和重建)导致强冷空气的爆发。  相似文献   
998.
根据2007年新疆气象台站环境综合调查评估结果和实地考察,选出北疆观测场环境受破坏较重的8个B类站,并依据相关规定选取8个A类对比站。利用各站1969—2008年逐月、逐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建立气温序列和气温差值序列。依据数理统计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分析气温序列和差值序列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所选站点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气温差值也呈现上升趋势,最低气温差值增大趋势显著,说明在气温升高的大背景下,B类代表站升温的速率大于A类代表站。(2)冬季对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差值的变化贡献率最大,夏季对最高气温差值的变化贡献率最大。(3)气温差值除个别站或要素外,后20 a高于前20 a,说明观测场环境的变化对气温差值序列的影响显著,且楼房等建筑物对气温的影响大于树木。  相似文献   
999.
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对广东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次表层水温对广东旱涝的影响,用Argo剖面浮标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简称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对广东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冷)时,可能引起Walker环流加强(减弱),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强),位置偏北(南),直接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晚),有利(不利)于西南部暖湿海洋水汽向广东输送,导致广东降水偏多(少)。冬季,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冷),翌年广东降水偏多(少),出现涝年(旱年)是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1000.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sistent drought ev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re analyzed using 45-year(1961-2005) and 86-station observational precipitation data of Guangdong,and the causes of drought events are discussed from different angles(e.g.,atmospheric circulation,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n the basis of global coverage dataset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elements.It is found that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persistent drought ev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once every 26 months on average,and autumn-winter or winter-spring persistent drought events take up the majority.The persistent drought events possess large scal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While the 1960s is the most frequent and strongest decade of drought events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the occurrence is more frequent and the intensity is stronger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2001-2005).This reflects the response of regional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in Guangdong to global climatic change.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ea surface temperature,etc,appear to have different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when drought events happen in different seasons.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some good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the drought forecast,especially for the dynamic interpretation of climatic model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